匈奴概述(疆域、人口、军事、社会、官制、经济、后裔)

匈奴的疆域广阔,兵强马壮,东破东胡,南并楼兰、中原王朝北部边地,西击月氏与西域各国,北服丁零与西北的坚昆。匈奴地域范围以蒙古高原为中心,东至内蒙古东部呼伦贝尔一带,南沿长城与秦汉相邻,并一度控有河套及鄂尔多斯一带。向西跨过阿尔泰山,直到葱岭和费尔干纳盆地,北达贝加尔湖周边。匈奴被称之为“百蛮大国”。以大戈壁为中心分为南、北,即漠南和漠北。与现今不同的是,在漠南一带的山区,如阴山,当时尚有数量众多的树木,并且那时候漠南的平地有面积广大的草原,也就是说自然条件比今天要好很多,气候温暖,是当时匈奴人最理想的牧场。

西汉时匈奴疆域图
西汉时匈奴疆域图

匈奴的兵力和人口,汉初匈奴是整个草原上的军事联盟,冒顿带精兵30余万在白登山围困刘邦,以五口人出一个兵来计算,则当时的匈奴联盟人口应当在150万至200万之间,力量庞大。附汉的南匈奴部众为四、五万人,在单于屯屠何在位时期得到空前发展,增加到户口34000,人口237300,兵力50170,增长太快了,草原人口达到这么大数目,力量不可小觑。
曹魏时,匈奴南迁内附多分布在山西,分匈奴为即左、右、南、北、中五部,左部帅刘豹统辖万余户,居太原郡故兹氏(今山西临汾);右部6千户居祁县(今山西祁县);北部4千余户居新兴县(今山西忻县);南部3千余户居蒲子县(今山西隰县);中部6千户居大陵县(今山西文水)。共3万余户,人口近20万。
之后匈奴又有发展,刘渊在并州起兵时,并州匈奴总人口约35万左右,并州即山西。

匈奴的社会形态,不能简单的认为匈奴是奴隶制度,也不是所谓的氏族奴隶制。与同期及之后的草原强大联盟相仿,匈奴对于被征服的各国实行殖民政策,是以整个部族为单位,向他们征收赋税,这近似于实行赋税制的封建农奴制的剥削方式。但是,役使于匈奴政权的各部落人民,有自己的士族、部落甚至国家政权,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生产工具,只需拿出部分来缴纳匈奴统治者征收的定额税贡。这显然不是奴隶制的特征,而是兼具原始部落制和封建农奴制特征的社会形态。

匈奴西迁和南下路线图
匈奴西迁和南下路线图

匈奴的官制,在冒顿时代而匈奴最强大,北方民族都臣服匈奴尽服,共同与南面的汉帝国为敌,匈奴官号史书都有记载,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称呼贤为“屠耆”,所以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从左右贤王以下到当户,大的上万骑,小的数千,一共二十四长,立号曰“万骑”。匈奴的大臣都是世袭的。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个姓是匈奴的高贵种姓。那些左方王将居住在东方,从上谷往东,东面一直接秽貉、朝鲜;右方王将居住在西方,从上郡往西,与月氏、氐、羌接壤;匈奴的单于王庭在代、云中,今天的山西北部和包头、呼和浩特一带,匈奴的和三官职各有分封的土地,追逐水草而移徙。匈奴的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是最高的官职,左右骨都侯来辅政。分封的二十四长也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之官职。以上采自《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的大臣地位最高的是左贤王,其次左谷蠡王,第三右贤王,再后右谷蠡王,这四人称为四角;之后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渐将王,是为六角:皆单于子弟,次第当为单于者也。异姓大臣左右骨都侯,次左右尸逐骨都侯,其余日逐、且渠、当户诸官号,各以权力优劣、部众多少为高下次第焉。单于姓虚连题。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姓,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呼衍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主断狱听讼,当决轻重,口白单于,无文书簿领焉。以上摘自《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单于的姓氏是挛鞮氏,单于的全称是撑犁孤涂单于。匈奴人把天称为撑犁,有专家考证撑犁就是蒙古语腾格里,也是天的意思,把儿子称为孤涂,单于者,广大之貌也,言其象天单于然也,摘自《汉书》卷九十四上《匈奴传》

除了这些王号和官号,尚有其他:如昆邪王、休屠王、卢屠王、奥鞬王、犁汗王、休旬王、瓯脱王、西祁王、右皋林王、古股奴王、古伊秩訾王等等。此外,还有立汉降人为王者,如赵信为自次王,李陵为右校王,史降为天王,卢绾为东胡卢王。侯的名称有左安侯、左姑姑侯、粟置支侯等等。
左贤王即左屠耆王,地位高于其他诸王,仅次于单于,是单于的继承者,常以单于太子当之,但也有例外:如复株累若鞮单于后连续5任单于皆由其弟担任左贤王。

阏氏,音烟肢或焉支,含有美丽的意义。单于至一般诸王皆可称其妻为阏氏,也有许多称呼:如宁胡阏氏、颛渠阏氏、大阏氏、第二阏氏、第五阏氏等等。在众多阏氏中,也有高低位次之分。沈钦韩以为“匈奴正妻则称大阏氏”,胡三省则以为“颛渠阏氏,单于之元妃也,其次为大阏氏”。

阏氏虽不见得是皇后,但单于的阏氏在匈奴的地位却很重要。不仅在内政、外交上有重要地位,在战争中也起作用。如冒顿攻围刘邦时,阏氏随军在旁。

匈奴民族有完善的军事装备。蒙古草原的马到今天仍以耐力强悍、适应能力好而著称于世。马匹在匈奴人的生活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平时是作为交通工具,战时则成为战马。从出土实物看,匈奴马匹身体略矮,头部偏大,应属于蒙古马。《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兵“尽为甲骑”、“控弦之士三十余万”。匈奴兵器“其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鋋”,考古发掘资料与此正相吻合。匈奴墓地发掘情况显示,兵器一般出土于男性墓葬中,以铜、铁、骨、木质地为主,主要有弓、箭镞、弩机、刀、剑、戈、矛、斧、流星锤等。匈奴人不像中原士兵靠盾牌保护自己,而代之以更省劲、更坚固的盔甲来装备自身,形成“尽为甲骑”、机动灵活而又强大的匈奴骑兵。匈奴以骑兵为主,骑兵甲胄优于汉兵。

汉代匈奴人骑马铜像
汉代匈奴人骑马铜像

匈奴人的经济,不能简单的说匈奴是游牧部落,匈奴人主要以狩猎、游牧及畜牧为主,在单于王庭等定居地甚至有农业耕种,匈奴依靠的畜牧主要有马、牛、羊三种,其中又以马最为重要。在饮食当中,肉、乳品尤为普遍,有时会食用鱼类。其生活地点常随着季节转移至其他地方。
匈奴人用畜衣作衣服,他们很早就制作裤子、长靴、长袍、尖帽或风帽,无论在行动或保暖方面,都很适应当地的生活。住的地方叫穹庐,是毡帐所制的帐幕,需以木条作柱梁。并使用各种陶器及金属器。
匈奴人不仅有耕田产谷,还建有谷仓来藏谷。除在本部耕种外,在西域还有骑田。匈奴人也十分重视商业交换,以牲畜去换取奢侈品。常与汉人互市交易,并将汉人物品转买运到西域各国并包括罗马帝国,在汉对西域通道中断之时尤为如此。

从匈奴人的军事装备和经济状况来看,匈奴人绝不是简单落后的野蛮游牧部落,匈奴掌握了较高的金属冶炼技术,发展多种经济模式,包括农业、游牧、蓄牧、手工业,并且尤为重视商业。由于地域广阔,各属地间存在文明程度的不平衡。

匈奴的后裔,1世纪—2世纪时的南匈奴内附期间,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从中国历史中逐渐黯淡。匈奴后裔成为中国居民之后,逐渐改为汉姓。其后裔多生活在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和福建等地。如位于江苏苏州的金氏,位于福建福安市赛岐镇宅里村的金氏,位于河南省鹤壁市的赫连氏,位于安徽省皖南东至县南溪古寨金氏,甘肃省兰州市榆中金崖镇金氏,浙江省浦江县郑宅镇后路金村金氏,山东省文登市丛氏。很多匈奴后人都说自己为金日磾的后裔。

金日磾(读音:jin mì dī)(前134年―前86年),是驻牧甘肃武威一带的匈奴休屠王太子 ,汉武帝因获休屠王祭天金人故赐其姓为金 ,非常受武帝信任。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重,托霍光与金日磾辅佐太子刘弗陵,并遗诏封秺(dú)侯。昭帝即位后,他担起了辅佐少主的重任,鞠躬尽瘁,死后被封为敬侯,陪葬茂陵。金日磾在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子孙后代因忠孝显名,七世不衰,历130多年,为巩固西汉政权,维护民族团结,做出了重要贡献。国内除朝鲜族以外的金姓,多半是匈奴金日磾后裔。

匈奴概述(疆域、人口、军事、社会、官制、经济、后裔) 
  关于匈奴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