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的慕容氏与今天广东肇庆慕氏

鲜卑慕容氏历史上建立了多个燕国,据此金庸先生在小说中将慕容家族的隐居地命名为“燕子坞”,以志不忘复国,慕容家经典武功“参合指”则隐喻了使后燕走向衰落的关键战役——拓跋和慕容的“参合坡大战”。

鲜卑-中国有一姓氏家族,就是鲜卑人的后裔,曾要求将户口上的民族修改-第3图

在小说后期慕容复屡遭失败的时候,在少林藏经阁中隐藏身份蛰伏许久的慕容博曾对儿子进行过一番教诲,在言语中引出了慕容家先辈如慕容垂、慕容宝等皇帝等人的光辉事迹。其实在那个时期,以燕为名的国家着实有许多,除了前后燕外,尚有自秦朝灭亡时从都城流离出走的西燕、篡位后的北燕、前燕的残余势力南燕,还有汉人创建的北燕政权。

鲜卑-中国有一姓氏家族,就是鲜卑人的后裔,曾要求将户口上的民族修改-第4图

除了汉人创建的北燕政权外,其他的燕国通通都是鲜卑慕容在乱世中辗转奋斗的产物,不论兴灭,都曾闪耀在那个兵祸满天的年代。

鲜卑-中国有一姓氏家族,就是鲜卑人的后裔,曾要求将户口上的民族修改-第5图

在汉族豪杰刘裕将南燕灭掉之前,苻坚曾覆灭前燕,但由于苻坚并未将慕容氏彻底抹除,导致这个家族始终能在休养生息后重整旗鼓,使得天下更乱。刘裕总结了前人留燕的隐患,自此把所有慕容氏集中在当时的南燕国都城墙,逐个屠杀,彻底将这个家族斩草除根,从这开始,这一家族彻底被抹除。

在所有史籍中,我们都找不到鲜卑慕容一脉残存的记载,可以说鲜卑慕容这一脉已经被绝灭,后世文学作品里这一家族的重现,我们没有必要当真,这些只是作者们为了艺术效果做出的虚构。

鲜卑-中国有一姓氏家族,就是鲜卑人的后裔,曾要求将户口上的民族修改-第6图

那么金先生的作品为何能被称为经典?

从他在慕容家的描写中处处都遵照史实做出借喻,将这支后裔妄想死灰复燃的思维描绘的淋漓尽致。

慕容博父子一生都投身于复国大业,为此用尽阴谋阳谋,不惜搅起江湖中的血雨腥风,可最终难逃一场空幻的结局,一个出家为僧一个精神失常,和五胡乱华时期掀起动乱又不断死灰复燃的燕国一样,令人唏嘘感叹。

鲜卑-中国有一姓氏家族,就是鲜卑人的后裔,曾要求将户口上的民族修改-第7图

如今我国居然还有鲜卑慕容后裔的存在,这着实让人意想不到,在广东肇庆白土镇幕村以及大旗等村落。这支慕容后裔已改为姓慕。

鲜卑-中国有一姓氏家族,就是鲜卑人的后裔,曾要求将户口上的民族修改-第8图

这些慕容后人按照他们的族谱记载,这支鲜卑慕容族人侥幸逃过了刘裕的屠刀,不停南逃寻找定居之所,后来还有些慕容后人参与了朱元璋的事业,可朱元璋在坐上龙椅后开始杀掉功臣,慕容一脉有功之臣只得隐姓埋名,再次辗转迁居。

鲜卑-中国有一姓氏家族,就是鲜卑人的后裔,曾要求将户口上的民族修改-第9图

如今广东这批约五千人的慕容后裔,就是在洪武年间颠沛流离至此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开枝散叶,发展到如今的规模。

鲜卑-中国有一姓氏家族,就是鲜卑人的后裔,曾要求将户口上的民族修改-第10图

慕容一脉的遗传因子十分强大,在后代遗传过程中不论如何与外族通婚,他们的相貌特征大部分都得到保留。现在广东慕容氏经过了千年的繁衍,与汉族人通婚到现在,尚留有明显不同于汉人的外表特征。跟其他地方的汉人比较,慕容氏的平均身高高于汉人,体格健硕,皮肤的颜色偏白,大多是高鼻梁,瞳仁的颜色也都接近黄色。

鲜卑-中国有一姓氏家族,就是鲜卑人的后裔,曾要求将户口上的民族修改-第11图

广东慕容一脉由于有较为详细的族谱族史传承,所以他们都清楚自己是鲜卑慕容后人。

鲜卑-中国有一姓氏家族,就是鲜卑人的后裔,曾要求将户口上的民族修改-第12图

我国许多史学家专门来此地考察,得出的结果也都是这些慕容氏的确为古代鲜卑族后裔,他们的祖先也正是我们之前提到过的燕国帝王。为此,这些慕容后裔还曾要求将户口上的民族修改为鲜卑,但遭到拒绝,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鲜卑特色的着装和习俗等,生活习惯上早已汉化,而且他们的户口上的民族也都是汉族,修改过程繁杂且修改并没有太大意义。

鲜卑-中国有一姓氏家族,就是鲜卑人的后裔,曾要求将户口上的民族修改-第13图

此番拒绝并没有影响慕容氏的生活,虽说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鲜卑皇室的后人,但在这么多年的繁衍中早就养成了汉族生活习惯,在当地不断发展奋斗,脱贫致富,走向崭新的生活。

其实,除广东外,我国尚有许多慕姓人口,慕姓多源自鲜卑慕容。

金庸小说的慕容氏与今天广东肇庆慕氏 
  关于鲜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