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中后期东北女真人口分布

本文论述金朝中后期东北女真族的分布及其变化情况。查《金史》载,在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时,金国境内共有猛安谋克户六十一万五千六百二十四户,六百一十五万八千六百兰十六口(一户十人哟);此外,在都宗室将军司有一百七十户,二万八千七百九十口。按此前金统治者的规定,“凡汉人、渤海人不得充猛安谋克户”(渤海与建立金国的女真是不同的)。在大定三年,又“诏罢契丹猛安谋克,其户分隶女直猛安谋克”。而且,由于倡导契丹、女真人通婚,不少契丹人已开始逐渐同化于女真人之中。因此,金中期以后的猛安谋克户,绝大多数为女真人。其中,居住在关内者当在半数以上。他们在金亡后基本都留居在关内,并逐渐与当地汉族等各族人民融合,入元统称为汉人。

史家认为,位于中国东北北部的金国上京、蒲与、速频、易懒、胡里改诸路,是女真族聚居区。在金国明昌四年(公元1193年)时,计有猛安谋克户一十七万六千余户(包括部分其他少数民族人户),其中上京直属府、州、县共有五万四千余户(据《金史•地理志》所载数字统计),其余诸路的各自户数不详。从辽末、金初的女真族分布及生产状况推测,余下十二万户中的多数,当集中在易懒、速频两路以及蒲与、胡里改路靠近上京的地区。东北南半部的咸平、东京、北京三路,共有各族居民六十二万余户(据《金史•地理志》所载数字统计),其中的女真族户数未见记载。这里开发早,是民族杂居区,汉族、契丹、渤海等族居民的比重很大。如果以大定二十三年的六十一万余户,六百一十八万余口的猛安谋克户,与大定二十七年金境内的六百七十八万余户,四千四百七十余万口的总数字相比较,猛安谋克户约占总户数的9%,人日约占总数的14%。咸平、东京、北京诸路,猛安谋克户的比例肯定要超过关内许多,倘若以占20%计,这三路的猛安谋克户约在十二万户左右。

金国明君金世宗、章宗两朝,天下太平,除南宋韩佗胃一度北伐,金组织反攻外,宋金之间无大规模战争,蒙古尚未强盛,金国之政局也基本稳定,东北人口布局当无大的变动。卫绍王完颜永济以后,金之形势大变,败像显现,外有新兴蒙古南下、东侵的威胁,内有契丹耶律留哥起事于辽东,红袄军等起义队伍活跃于中原,东北地区的人口布局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首先,由于蒙古军进围中都,1211年10月,上京留守徒单槛派乌古孙兀屯率兵二万人援,留守上京的兵力削弱,人口有所减少。其次,蒙古者别、木华黎相继率兵经略东北,不久蒲鲜万奴又独立于咸平。此后,金之咸平、东京、北京三路地区战事频仍。战争中的杀伤、破坏,使这一地区大批人口死亡、流移。第三,蒲鲜万奴东迁,使这一地区的大批女真人口东移。同时,蒲鲜万奴军之抄掠上京,又使上京一带的女真人口进一步减少。与上述情况相反,金之易懒、速频两路及胡里改路部分地区,由于蒲鲜万奴迁来建立东夏王国,女真族人口有明显增加。至于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边远地区的女真和其他少数民族,由于金中期以后鸟底改部时常“叛金”,而金世宗采取的又是“彼来则听之,不来则勿强其来”的所谓“前世羁糜之长策”,导致金后期已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这些区域的女真,多发展为明末的东海野人女真。

总之,金末东北女真族人口分布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上京地区明显减少,咸平、东京、北京三路大幅减少速频、易懒等路则有明显的增加,即南部女真减少,北部女真增多,这种变化直接影响了后面元朝时的东北格局。

金代中后期东北女真人口分布 
  关于女真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