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灭北汉

北宋灭了南唐,吴越与清源节度使投降,至此与北宋对抗的汉人独立政权,便仅剩下一个北汉。但北汉有强大的辽国为靠山,太原城又乃易守难攻的坚城。更重要的是,赵光义并无其兄的武略。北宋如何克服重重难关,平定乱世,且听本文仔细为你分解:

首先,辽国放弃了北汉

开宝七年(974年)十一月,正在攻打江南李煜的大宋皇帝赵匡胤,突然收到了一封重量级书信。写信者,竟然是大辽涿州刺史耶律琮!

契丹-文史宴:宋朝本来是可以吊打契丹的,后来不行都是宋太宗的锅-第1图

如果古代有标点符号,此刻大宋朝廷内,人人心里都是个巨大的叹号。因为在中华大地上,宋辽这两个东方巨人,第一次握手言和,即将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早在宋开宝七年、辽保宁六年(974年)三月,赵匡胤就派出使臣赴辽国议和,那时他已经全面筹备南征事宜。周宋之际,中原王朝数度南下用兵,辽国和北汉几乎次次在边疆挑事。

如今,北汉元气大伤,固不足虑;但是对契丹人,赵匡胤还是颇为忌惮,毕竟他们曾经与江南是盟友(虽然双方从来也没有过哪怕一次实质性的军事合作)。

在赵匡胤眼里,江南地广,水网交错,攻伐不易。大宋北部国防线,最好相安无事。如果能够与契丹议和,不仅牵制了辽国,而且也削弱了北汉。

赵匡胤敢于跟耶律贤谈和平,也是有资本的。虽然当初太原没打下来,但宋军的英勇,辽人有目共睹。何况在阳曲、定州宋军截击辽军三战三胜,最后一次更是号称“三千打六万”。对于这个在大江南北纵横驰骋的王朝,契丹人再也不敢小觑。

不过做出议和的决定,赵匡胤的压力也很大。中原官民对契丹又惧又恨。何况契丹不过化外之地,以堂堂中原文明上国,主动去与“野蛮人”谈判建交,这实在有失颜面,甚至会给大宋朝廷扣上“宋奸”的帽子。

这种复杂的民族情绪和华夷偏见,在后来三百年的大宋外交中占据了上风,而且最终导致宋廷做出联金灭辽的冲动决策,造成北宋的亡国。

但赵匡胤走的是务实外交路线。大宋暂时不能和辽人决战,需要北部的和平来处理其他事情;辽人内部统治不稳,我们又数次大败他们。我们对宋辽和平有需求,又有能达成宋辽和平的条件,哪有理由去为了面子而承受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赵匡胤主动派出和平使者,而且是数次派遣,打破了开运之祸以来,中原王朝与辽国关系的桎梏,这是一次“破冰之旅”。

契丹-文史宴:宋朝本来是可以吊打契丹的,后来不行都是宋太宗的锅-第2图

事实证明,赵匡胤的判断是正确的。辽人虽然没有马上回复,但在大宋南征期间,确实没有再发兵南下。

直到开宝七年,大辽涿州刺史耶律琮以侍中身份,正式向大宋权知雄州、内园使孙全兴递交国书,其中写道:“我们两国并无嫌隙,如果能彼此交通使节,向天下表明两国君主的心意,从而使两国疲于战乱的人民得到休养生息,使两国成为长期友好的邻邦,岂不是大善大福!

看到辽国的回应,赵匡胤十分高兴,这一天让他等了太久。二十七日,赵匡胤命孙全兴给耶律琮回信,正式恢复两国的友好关系。

曾经不可一世的契丹,终于承认与大宋暂时平分天下。后晋以来,中原王朝第一次与辽国势均力敌,和平对峙。大宋,赢得了取天下的“大势”。

距离天下一统不远了。

就在赵匡胤用兵江南之时,垂死挣扎的北汉没有放过最后的希望,屡次兴兵南下,次次大败而归。北汉皇帝刘继元甚至收到干爹耶律贤的警告:“强弱势异,无妄侵伐!”刘继元闻命,大哭。

辽国不再与大宋作对,北汉被彻底抛弃了。自从宋辽两国议和建交,双方的外交活动便接连不断,互相庆贺新年佳节,祝福彼此皇帝生日。赵匡胤甚至带辽国使臣检阅大宋部队,组织辽国卫士与大宋将士比试骑射。

一次,赵匡胤带着大辽使者到郊外打猎,他亲射走兽,箭无虚发,弓弦响处,一箭致命。向来崇尚武功的辽使不由得叹服,高呼万岁!他们私下里还对宋朝的翻译说:“皇帝神武无敌,射必命中,我们从没见过这样的神射手!”

自五代以来,契丹强凌中原,是因为中原分崩离析,衰落不堪。如今天下大势,尽在大宋,辽人无能为矣!

开宝九年(976年)二月初二,赵匡胤拒绝了群臣为他所拟的尊号“应天广运一统太平圣文神武明道至德仁孝皇帝”。皇帝以决绝的口气告诫天下臣民:“幽燕未定,何谓一统!”

天下这盘大棋,就要收官了。

可惜的是,赵匡胤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

开宝九年(976年)八月,赵匡胤派出了党进、潘美、杨光美、牛四进、米文义,分兵五路,直捣太原;又派出郭进等人分路进攻北汉各州。宋军一路势如破竹。

然而就在两个月后,赵匡胤突然驾崩,赵炅(赵光义)即位,北伐戛然而止。

托老天爷的福,北汉在阴曹地府走了一圈,又还阳了。

可是该来的总要来。两年后,当南方的漳泉的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与江浙的吴越王钱俶,双双献土,归顺大宋的时候,北汉灭亡的命运,再也躲不过去了。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皇位已经稳固的赵炅,终于耐不住性子,打起了北汉的注意。

不过,赵光义毕竟不是他哥哥赵匡胤,别说是啃北汉这块硬骨头,就是仗他都没打过。百战百胜的周世宗和宋太祖,都先后在太原城下折戟,这个太原城是铁打的吗?

契丹-文史宴:宋朝本来是可以吊打契丹的,后来不行都是宋太宗的锅-第3图

赵炅

赵光义完全没有信心,于是找来枢密使曹彬,问道:“当年世宗皇帝和我哥都曾亲征太原,可是谁也没打赢。难道是太原的城墙太坚固了,根本就打不动吗?

曹彬是什么人啊,在后周和北宋的官场上混了这么久,每天对着郭荣和赵匡胤这样的雄主,早就练成人精了。赵炅那点小心思,根本瞒不过他。

赵光义急着完成统一大业,想建立比赵匡胤更大的威望,堵住天下人的嘴,把皇位坐稳当了。可是搞人搞事搞花活,这是赵炅的强项;红刀子进白刀子出,他比他哥差远了。

好在太祖已经把北汉打残了。这北汉被世宗和太祖虐了一次又一次,现在就算派个白板去,也不至于打得太难看。何况经过这么多年的南征北战,在战火中洗礼的新一代名将,已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

所以,曹彬赶紧给赵光义台阶下,说道:“世宗那会儿,在石岭关大败,人人震惊恐惧,所以退回来了。太祖的时候就不一样,那是因为大军驻扎在甘草地,赶上天热下大雨,大家一起拉肚子,没法打了,这才撤回来了。我们撤军,并不是因为太原城坚不可摧。

考试考砸了,不是因为没学好,也不是题太难,是因为我拉肚子啊。下次再去考,拿两包泻立停不就解决了。

赵光义一下兴致大起,又问曹彬:“那我现在想发兵攻打太原,卿以为有戏吗?

曹彬说:“现在朝廷兵精粮足,陛下英明神武。发兵太原,必然势如破竹!

好!赵光义等的就是这几句话!

二月,一辈子没打过仗的赵炅,像他哥当年一样,正式御驾亲征!

怕什么,当年同样没打过仗的周世宗郭荣,还不是在河东扬名立万!

赵光义的雄心壮志是有相当理由的,且不说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看看宋朝派出的将领,谁都会有自信的。

【主帅(北路都招讨制置使)】

宣徽南院使潘美:灭南汉的主帅,灭南唐的次帅;按五代宋初惯例,此时还是枢密使的候选人。

契丹-文史宴:宋朝本来是可以吊打契丹的,后来不行都是宋太宗的锅-第4图

被戏曲小说黑出翔的潘仁美

【东面军】

彰信军节度使崔彦进:太祖朝从讨李筠、李重进,作为北路军副帅讨伐后蜀,执掌过侍卫步军司。要不是在蜀地烧杀掠夺犯了政治错误,赵匡胤亲征北汉的时候八成也少不了他。

郢州防御使尹勋:为人忠勇的狠角色。他到还是其次,这次跟着上战场的还有他儿子尹继伦。现在还没人知道尹继伦是谁,但是十年后,辽人给了他一个绰号叫“黑面大王”。想当年,被打残的南唐人也给过李重进“黑大王”的名号。

【南面军】

彰德军节度使李汉琼:灭南唐的时候,造浮桥、烧水寨,拼命三郎一个。后来赵炅在高梁河,被辽人揍得骑驴车逃跑,李汉琼却随后在满城俘杀了辽军万人。

冀州刺史牛思进:这哥们儿刘继元不陌生,三年前那次北伐他就来过。牛思进是真牛,他能把弓挂耳朵上,然后用手拉得跟满月一样。还有一次,牛思进靠着墙,找了两个力气很大的士兵揪着他的乳头往外拽,结果牛思进纹丝不动。不久,他还将成为太祖朝守边十四名将之一郭进的接班人。

【西面军】

贵州观察使曹翰:周世宗临终前,曾想让他进入辅政集体,被赵匡胤和范质跟拦下了。这哥们是出了名的杀人不眨眼,太祖朝打李筠、灭后蜀、伐北汉,战斗经验非常丰富。打南唐的时候是先锋,在江州搞屠城。而且曹翰还画了一张幽蓟形势图,整天惦记着打辽国,压根就没把北汉放眼里。

翰林使杜彦圭:说起来也算是赵炅的表哥。赵匡胤亲征北汉的时候,就跟着曹翰打西面,也算是有经验了。关键在于,他算的上是赵炅在军中关系比较密切的人。

【南面军】

彰信军节度使刘遇:也是个大力士。宋军围困金陵的时候,李煜曾经指望着上游的朱令赟来救,结果朱令赟就是被刘遇报销的。(虽然也有运气因素)

光州刺史史珪:这算是围攻太原的九大将里最水的一个了。别人在太祖朝出名是因为战功,他出名,是因为背靠赵炅(当时还叫赵光义)打小报告,搞死了对赵匡胤有救命之恩的张琼。

除了石守信和曹彬,赵炅几乎搬来了当时最能打的一帮人。

而刘继元抵抗这帮人的,除了太原的城墙和干爹辽国,就只有一个人——刘继业,也就是后来的杨业杨老令公。

契丹-文史宴:宋朝本来是可以吊打契丹的,后来不行都是宋太宗的锅-第5图

刘继业

显然,城墙是死的,刘继业向来是备受猜忌的,刘继元像历代北汉皇帝一样,把希望寄托在辽人身上。

可是辽人在打酱油。

就在前一年,辽使耶律虎古正好出使宋朝,闻听赵炅已经收了漳泉和吴越,回国后赶紧向辽帝耶律贤汇报:“宋人一定会来打河东(北汉),我们要提前防备,以防有变。

在幽州做南京留守的燕王韩匡嗣(他儿子就是野史里,跟萧太后有一腿的韩德让)根本就不信,还问耶律虎古是怎么知道的。

耶律虎古说:“这多明显的事儿啊。割据四方的国家都被宋人搞死了,就剩下河东这一块地了。宋军天天讲武习兵,矛头就是冲着河东来的。

韩匡嗣还是不信,嘲笑说:“他们讲武习兵,能说明什么问题?大惊小怪!

可是不久,耶律贤就与韩匡嗣一起大惊了!

宋太平兴国四年、辽保宁十一年、汉广运六年(979年)三月,宋军主力途径河北,正式攻入北汉境内。

耶律贤和韩匡嗣,终于信了耶律虎古。

虽然已经放弃了北汉,都终究不能眼睁睁看着它灭亡。

耶律贤马上任命南府宰相耶律沙为都统,冀王耶律敌烈为监军,火速救援北汉;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军紧随其后。

三月十六日,辽军主力到达白马岭。

距此不远,就是石岭关——十年前,辽军首次大败于中原部队的石岭关。

不是记吃不记打,实在是入援北汉,可选的道路就这么几条。

而这次等待辽人的,正是赫赫有名的郭进。

赵光义虽然没吃过猪肉,但毕竟看过猪跑。

经历过柴荣、赵匡胤与北汉的战事,他当然清楚,打北汉最大的关键,就是辽人。

好在他哥哥早在十年前,就画好了这仗的打法。

赵光义依样画葫芦,早早就在石岭关安插了重兵。

一个是郭进,还有一个,就是参加过当年的石岭关之战,后来又在定州号称“三千打六万”的田钦祚。

在河东,和郭进相比,崔彦进那些人,可能已经算不上什么了。当年赵匡胤简直拿他当块宝。

有一次,郭进属下的军校诬告他谋反,赵匡胤根本不信,直接把军校交给郭进,让郭进处置。恰巧这时北汉入寇,郭进认为军校敢告自己,也是有胆,于是让他上阵杀敌:如果胜了,就保举他升官;如果败了,就叫他投降北汉去。军校感郭进之恩,一举杀退敌军。郭进则兑现承诺,真的举荐他升迁了。

后来赵匡胤命有司在开封为郭进建幢房子,全部使用筒瓦。有司说,按照旧制,只有亲王公主的宅子才能用筒瓦。赵匡胤闻言大怒:“郭进在西山守了十余年,使我没有北顾之忧。我待郭进,难道能比待自己的儿女还要差!”遂命有司赶紧去给郭进盖房子。

一个郭进,把北汉死死地挡在了境外。现在,郭进来挡辽人了!

当耶律沙和耶律敌烈来到白马岭的时候,部队突然骚动起来。一名士兵来报:前方被一条小河挡住了路,河水对面驻扎着郭进的人马!

总领辽国南面边事的耶律沙,毕竟老成持重。他看水流湍急,郭进有备而来,便决定先在水边下寨,并派人火速向皇帝报告,等待援军到来后,再渡河作战。

可耶律敌烈不以为然。三年前,宋军北伐,他与耶律沙也来入援。那次正赶上赵匡胤中途驾崩,宋军只好撤退。

胜利来得太轻松,耶律敌烈十分轻视宋军。

那是因为十年前,他没来过石岭关,没来过白马岭。

契丹-文史宴:宋朝本来是可以吊打契丹的,后来不行都是宋太宗的锅-第6图

影视剧中的辽军

耶律敌烈非常气愤,把耶律沙怼了一通,率兵直冲冲地渡河。

然后就再也没回来。

郭进在小河另一边,居高临下,等辽军半渡之时,全力出击!宋军一涌而下,辽军抱头四窜。

这一战,耶律敌烈父子、耶律沙的儿子们,全挂了。

要不是耶律斜轸的援军及时赶来,耶律沙也挂了。

还是石岭关,还是大宋打败了大辽,却没有了十年前的惊心动魄,一切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但使大宋悍将在,不教胡马度岭关!

辽军一破,接下来的事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完全就是赵匡胤亲征的翻版。

北汉被揍得迅速龟缩回太原城,宋军在城外围其长连城。汉军箭如雨下,宋军玩命攻城。然后辽军败报送入太原,刘继元与全城军民泄气。

契丹-文史宴:宋朝本来是可以吊打契丹的,后来不行都是宋太宗的锅-第7图

赵光义也一改文质彬彬的气质,披坚执锐,亲自冒着石林箭雨冲上前线,指挥战斗。左右大臣赶紧阻止,赵炅却毫不畏惧,凛然说:“将士们争先恐后,奋不顾身去玩命杀敌!我怎忍心坐在一旁观看,无动于衷!”说完,又冲了上去。

那些早年跟随太祖南征北战的将士,仿佛看到了熟悉的身影。没有人再对这位没上过战场的皇帝怀疑。

各营将士听闻皇帝身先士卒,不惧艰险,士气高涨,一个个更不怕死了。李汉琼脑袋上挨了箭,还在顽强战斗。最后赵炅生生把他召了回来,抬进御帐,亲自敷药,感动得李汉琼热泪盈眶。

尽管太原城的城墙依旧坚固,但是太原人心里城墙却开始坍塌。

经历过赵匡胤亲征的北汉人,立刻勾起了回忆。

如果宋军再来一次洪水淹城,或者太原城里再来一个郭无为,北汉亡国只是眨眼的工夫。

只不过,对付一个早已没有生机的行尸走肉,已经不需要汾河水与郭无为了。

五月一日,太原城西南羊马城陷,汉宣徽使范超降。

代州刺史刘继文、驸马卢俊出逃辽国避难。

五月三日,马步军都指挥使郭万超降。

五月五日,绝望的刘继元请降,次日开城纳土。

完了?

完了。

契丹-文史宴:宋朝本来是可以吊打契丹的,后来不行都是宋太宗的锅-第8图

刘继元大势已去

刘继元被授命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带着潘美入城,接收太原。

一切是那么平静。突然——

“停下!”

一声巨喝,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什么情况这是?难道刘继元使诈?

潘美一边凝视着前方的太原城门,一边撇着身边的刘继元。

我冤枉啊!我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啊!我要是使诈,我还站你身边干吗!

刘继元哭丧着脸,也朝着城门望去。

只见太原城头,一个威武雄壮的中年男子,怒发冲冠,指着宋军的方向喝道:“不要再往前了!我主虽然归顺了,我却不愿活着投降!今日开城,与尔等决一死战!

铁骨铮铮,正气凛然!

潘美没了主意,赶紧报给赵炅。

赵炅闻讯,亲自来到太原城下。望着城头那伟岸的雄姿,不仅肃然起敬!

原来是你!

没错,就是那个把辽人揍成狗,却因为得不到汉帝信任,在宋军面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刘继业!

得到十座太原城,都不如得到一个刘继业!

契丹-文史宴:宋朝本来是可以吊打契丹的,后来不行都是宋太宗的锅-第9图

刘继元招降刘继业

赵光义对刘继业早有耳闻,这次北伐,还特意想招揽他。眼见得英雄就在眼前,不禁雄心大起,对身边的刘继元说:“刘继业是忠勇兼备的虎将,朕会重用他!你快进城,一定要说服他来见我!

啥玩意这是?皇帝都降了,你个做臣子的还倔个什么劲儿啊?虽说咱俩都姓刘,都是“继”字辈儿的,可谁也不是老刘家亲生的啊。我再刻薄寡恩,对你也还算说得过去,你也不能这么坑我啊!

一脸无奈的刘继元,战战兢兢地进了太原城。

一见面,还没等刘继元说话,刘继业便放声大哭的。

是的,他姓杨,他并不是正牌的“汉室宗亲”;他们老杨家的大本营麟州,早在后周时代,就随着亲弟弟杨重勋归附中原王朝了;他来到太原,更名改姓,不过是麟州当初送给北汉的人质;而北汉的皇帝们,总是一面倚靠他,一面防范他。

可他忘不了刘崇对他的知遇之恩。

没有刘崇,就没有辽人口中的“杨无敌”。

九十六年前,李克用开始经营太原。此后,这里成了后唐、后晋、后汉三代的龙兴之地;后周的郭威,也曾与太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里也是北汉的国都,是割据政权最后的庇护之所。

如今,五代早已谢幕,十国也将走下历史舞台。

这里是乱世的起点,也是乱世的终点。

只是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这样一个只有好勇斗狠、阴谋诡计,没有仁义道德的乱世,最后却以一位忠勇的义士,画下了休止符。

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刘继业向北面最后叩拜了两次,然后脱下战甲,放下武器,随刘继元出城。

赵光义下车,亲自把刘继业扶起,称赞他誓死卫主,忠心报国,立刻授予右领军卫大将军,并接下腰间的玉带赠送给他。

更重要的是,赵光义恢复了他的本姓。

从此,世间再无刘继业。后世家喻户晓的,

只有杨业!

北汉,亡。

十国,结束。

往下,志得意满的赵光义,梦想恢复幽云十六州,很快向辽国发起了挑战。

宋灭北汉 
  关于契丹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