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上都开平府,忽必烈在此登基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上都镇以东17公里处,地处滦河上游闪电河北岸水草丰美的金莲川草原上。其地北依龙岗,南临滦河,史籍赞其城“龙岗蟠其阴,滦水迳其阳,四山拱卫,佳气葱郁。”

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数次站在世界的巅峰,这其中最为气吞山河的就数大元帝国。骁勇的蒙古铁骑踏遍了整个欧亚大陆,让如今目空一世的欧洲人的先祖们闻风丧胆。元上都,是世界历史上最大帝国元朝的都城,随着元朝的衰败一夜之间沦为了废墟。这个曾经的世界中心、世人膜拜的圣地,在内蒙古金莲川草原上,沉寂了七百多年,几乎已被人遗忘。如今,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从新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公元1251年,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以皇弟之亲,南下驻帐于滦河上游的金莲川地区,广征天下名士,建立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此地选址建城,初名开平府。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基,继蒙古汗位,将开平府定为首都。
1263年,大都(今北京)建成,遂将开平府改名为上都。以大都为正都,加强蒙古政权在中原的统治;以上都为夏都,可北控大漠,南屏燕蓟,通过定期的巡守以联系漠北的蒙古宗王和贵族,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元上都是北方游牧的蒙古族掌握政权后,建立的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帝国都城。
据记载,元上都曾拥有11万人口,城垣周长8公里多。城内有官署约60所,各种寺庙堂观160余处,驿道四通八达,为漠北与中原的交通枢纽。
元上都全城由宫城、皇城、外城三重城墙和关厢组成。城墙用黄土夯筑,宫城、皇城城墙用砖、石包砌。外城方形,每面长2200米,开四门,有瓮城。
上都城有名的宫殿有大明殿、鸿禧殿、鹿顶殿、水晶殿、穆清阁、大安阁等。其中大安阁是元军于1266年攻陷南宋汴京时,拆熙春阁迁至上都所建,高二百二十尺。元人有“大安御阁势苕亭,华阕中天壮上京”的诗句,描绘了大安阁高入云霄的宏伟气势。元朝大多数皇帝都是在上都的大安阁举行登基仪式的。
在遗址入口处建有一组大型的铜雕像群,高约7.5米、长34米、厚度6米总重量达80吨。整组雕像造型优美、内容丰富,是元世祖忽必烈一生征战戎马生涯、统治世界、治理天下的宏伟大业的浓缩图。
该建筑基址位于皇城与宫城中轴线北端的宫城北墙中部,是宫城内体量最大的建筑,据考古研究推测为穆清阁遗址。穆清阁始建年代不详,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曾重修。有元一代,是皇帝宴乐、议事与居住的大内宫殿,元人诗中称其为“北阙”。
1358年农民起义爆发红巾军攻克上都,焚毁宫阙。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都城,一夜间沦为了废墟,如今只剩残砖断瓦。硕大的梁柱基石上一块墙砖屹立在凛厉的寒风中,它见证了这个王朝的兴衰荣辱,它仿佛在诉说这段曾经的历史。
如今,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世界草原游牧民族建立的为数不多的都城之一,其遗址也是中国游牧民族遗存保存最为完好的文化遗产,充分展现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蒙族和汉族在都城设计上交互融合的特征。
历史上有多少曾经的辉煌与繁华,在人去楼空、风烟散尽之后,留下的往往是累累的废墟。废墟是颓败的、甚至于悲壮,但在它的积尘深处,往往掩埋着富于生命力的文明,那是一些碾成了碎片也依然光亮的文明,一些让人神往而缅怀的文明。

元上都开平府,忽必烈在此登基 
  关于蒙古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