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民族演化变迁

简单概括下,其实东北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一直都是开化一批,保守一批,开化的那批强大建国,之后被同化成汉族或者衰落,然后继续被崛起的原本保守的野蛮同胞吊打,野蛮战胜文明,如此反复。

东北最早在历史的记载是一个在大兴安岭东边黑龙江一带的叫做“肃慎”的部落,其实这也不是个单一的部落,其实就是一群说着相似语言的部落联盟。他们本来靠着捕鱼采集打猎为生。在公元前19世纪(夏的时代)开始崛起,不断地吞并了大兴安岭西边的“东胡”,他们说话也是一个语系,不过差异有点大,类似法语和德语,但是终归还是渊源很深的。随后这个肃慎又吞并了在吉林一带的“惠漠”部落,惠漠一支并入肃慎,一支逃亡大海。这个“惠漠”可和肃慎可不是同族,之后会再说。还为了庆祝给他们弄了个地方叫“德惠”(得到惠漠的意思),这之后也就建立了政权雏形的“肃慎王国”(是不是听起来想德棍口中的德国一样,又严肃又谨慎~)然后呢,随着气候以及内部问题这个肃慎王国就衰落了,“惠漠”在自己的一个“扶余部”的带领下,在德惠崛起,建立了“扶余国”。那么东胡也就逐渐独立出来了。那么剩下的肃慎部落只能回到山林,继续过着采集捕鱼的生活,自称自己为“靺鞨”。(汉音mohe,经考证通古斯本音为mojie,森林里的人的意思)

当时南边的夏商不断骚扰河套一带(内蒙古)的羌人,所以这些乱七八糟的羌人跑到了寒冷干燥的蒙古高原。寒冷的气候造成了冷酷的性格,这群人有事没事骚扰下周边的部落,直接把自己搞得越来越强大,汉人给起了个名字叫“匈奴”。由于蒙古高原东边就是大兴安岭,崛起的匈奴和互相撕逼,最终匈奴将东胡灭掉,并且拆分为“鲜卑”和“乌桓”两个部落。之后也就是熟知的,匈奴东搞东胡,西并乌孙,给自己搞成了个庞然大物后,不断挑衅汉。

汉武帝起,不断吊打匈奴,随后汉将“乌桓”纳为藩属,迁往辽东。鲜卑占领了整个东北那嘎达,还有蒙古高原,甚至更寒冷的地方,这个更寒冷的北方因此得名,“西伯利亚(鲜卑利亚)”。

你看这时候无论是惠漠(扶余)还是东胡(鲜卑),都混得风生水起。只有这个代表着肃慎主体的“靺鞨”,衰落的不得了,还是打猎啊,躲在岩洞里…随后惠漠系的扶余人开始分裂,王子jumong(汉译朱蒙,扶余文射手的意思)分裂扶余国,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高句丽”国,不是高丽重说三遍,和棒子没关系。高句丽不断膨胀,灭掉了母国扶余不说,还吞并了汉族人控制的朝鲜半岛北部。

东胡系的鲜卑更是不得了,他们趁着汉末三国两晋汉人政权混得很差,鲜卑的拓跋部,慕容部,宇文部开始一股脑的入侵“中国”北方,结果众所周知,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最后统一了北方,而另一支自己的同族,也是鲜卑拓跋部的族群,在之前就留在了大漠(蒙古高原西伯利亚)不愿意南迁,这也就是后来的“柔然”。北方一直上演野蛮吊打文明,结果汉化严重的“北魏”鲜卑人,不断的和自己的同胞“柔然”开战,俨然两个民族。(花木兰的故事就是北魏和柔然)文明总是被野蛮欺负的很惨,北魏也一样,随后衰落分裂。柔然呢,竟然被自己收养的塞种人(白种雅利安人)打铁奴“阿史那部落”搞死了。阿史那趁着柔然北魏争斗,坐收渔利,由于吞并了东胡诸部落,语言也变成了东胡的话,他们用自己的故乡“阿尔泰山”的名字“突厥”命名自己的新兴国家,于是我前文说的“东胡”“肃慎”的语言,也被称为“阿尔泰语系”。所以剩余的柔然人,逃亡到了东北地区,分成两波,一波向北,改名“室韦”,一波向南,改名“契丹”,契丹比较有名,而室韦有一个部落,叫“蒙兀”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蒙古”,想必更有名吧~此时中国已经迎来了隋的统一,隋炀帝杨坚本来就是个鲜卑汉人混血,之后的李世民也是,包括独孤皇后啊,长孙无忌啊,全是鲜卑人。所以你看看,同样是鲜卑人,这拨人可是冠冕堂皇的“关陇贵族”,柔然呢?变成了被突厥欺负的落水狗,回到东北地区继续采集打渔,和当年的“肃慎”系的靺鞨人又愉快的相聚了,只不过,和1000年前没什么差别。

前文说的高句丽这时候如日中天啊,隋炀帝攻打了它好几次,怎么都打不赢,还间接毁了国家。结果到了唐的时代,与朝鲜南部的“三韩民族”国家“新罗”(朝鲜韩国人的祖先)合作,一同灭掉了盘踞在吉林、辽宁、朝鲜的大国高句丽,瓜分高句丽领土,最后唐获得东北平原,新罗获得朝鲜半岛北部,这也就是后来朝鲜王国的雏形。随着高句丽的灭亡,扶余人这下算是也衰落了。哦对了,史书记载,扶余人说话和周边的鲜卑啊,靺鞨啊,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经过现代语言学一调查…….竟然和日语是同源语言,也就是说,当年被肃慎打散的“惠漠”人里,逃到大海的那一帮就和日本人渊源颇深。

高句丽一灭亡,靺鞨人的春天就来了,他们实在不愿意躲在东北寒冷的深山老林采集打猎,于是一批生活在“粟末”河边的靺鞨人,在首领“大祚荣”的带领下崛起了,粟末河是毛…松花江啊。大祚荣他爸乞乞仲象本来就是高句丽的将军,高句丽压迫了靺鞨人很多年,高句丽一灭亡。唐令扶余人和靺鞨人内迁,所以大祚荣也就在辽东学习了很多姿势,随后大祚荣带领残部,建立了“震国”,割据一方。随着唐对东北控制的衰弱,册封震国为“渤海国”,渤海国基本控制了高句丽除朝鲜半岛外的其他领土。渤海国是个靺鞨人主体包含扶余人的多民族国家,并且极力和契丹保持良好关系。渤海国极力的汉化,汉化到几乎和中原毫无区别的程度,这也铸造了“海东盛国”的辉煌。但是…..剩下的靺鞨人,也就是原来和不愿意和“粟末靺鞨”混的“黑水靺鞨”还在大森林里和室韦人愉快的打猎,并且随着粟末靺鞨建立渤海国南迁,他们开始逐渐分布到粟末靺鞨的老家松花江一带。所以,同样是一个民族,又走向了两条道路,其实这条路,后来也重演了。

少数民族一汉化就很容易变成战五渣,渤海国也难逃这个命运,926年,被耶律阿保机的契丹所灭,前文说了吧,这契丹也是鲜卑系的柔然后代啊,这时候仍然比较野蛮。耶律阿保机的老家产铁,所以他儿子耶律德光在把国家稳定下来后,给契丹改了个名字“辽”(东胡语铁的意思)。契丹的统治还是颇有部落习俗,它设了五个首都,并且对于其他民族只不过是令其臣服,所以渤海人和契丹人也不对付。随着长年累月的和宋撕逼,契丹也开始越来越汉化,最后弄个檀渊之盟,宋年年大把大把送钱,辽也就慢慢的走上了战五渣的老路。

这个时候,前文说的那群“未开化”的“黑水靺鞨”的春天就来了。一个从“高丽”来的渤海人,完颜函普,改变了这些靺鞨土人的命运。(注意这个时候的高丽已经和高句丽没关系了,这是新罗的后代王建建立的一个政权,借用了辉煌的扶余人政权高句丽的名字,也符合棒子的一贯特点,这个也真是“自古以来”。)完颜函普本来就是个渤海的靺鞨人,因为国破逃到高丽,这个时候已经60多岁了,孤身一人逃难到了松花江一带一个靺鞨人小部落,作为一个长者,告诉了他们一些人生的经验。结果被这群土人奉为神明,成了部落首领,从此靺鞨的“完颜部”走向了崛起。随着完颜家族的世代经营,不断戏耍越来越腐朽的辽,终于用几千人灭掉了几十万大军的,曾经把北宋虐成渣的“大辽”。所以啊,辽灭掉了靺鞨人的“海东盛国”渤海国,却自己葬身语于留在江边打猎的靺鞨土人部落。这个时候的靺鞨首领完颜阿骨打,因为想到了自己祖先辉煌的“肃慎”部落,自称为“女真(古音相同)”,并且自认“金”比辽的“铁”高贵,建立金帝国。随后他弟弟完颜吴乞买用了不到两年就吊打了北宋,用“靖康之耻”结束了汉人在北方的统治。一个蛮族灭亡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用了区区不到15年。所以说东北野蛮战胜文明又上演了一次,也就是说同为女真(靺鞨)的渤海人汉化的更早,但是崛起的确是它们野蛮的同胞完颜部。金的崛起也离不开渤海国遗民的支持,毕竟一奶同胞,但是渤海人没想到如此汉化“文明”的自己,竟然需要自己当年看不起的蛮族同胞来雪耻。很神奇的是,金的汉化,比他的同胞和敌人们更快,金迅速的从一个渔猎蛮族变成了一个汉化国家,儒学盛行,设立汉人的政治制度,就连汉人特色的窝里斗也是学的非常彻底(完颜内讧),早就没有了当年完颜阿骨打在哈尔滨搭几个大瓦房和自己的老乡们光屁股洗澡的天然呆了。金也很快的从寒冷的上京(哈尔滨阿城区)迁都到了燕京(北京),所以留在东北的女真人,很快的又恢复了原来的生活。

大家没忘吧,当年那个也和他们一起摸鱼的“室韦”,也就是当年那个柔然逃难回东北的小部落,开始不断被金鄙视。室韦的“蒙兀”部逐渐强大,带着部族跑到了斡难河,建立“大蒙古部”。中间的不多说了,金也是不断地暗算人家憨厚的蒙古大叔们,比如蒙古的“俺巴孩汗”,就是被金暗算钉在木驴上处死了。随着童年有阴影的铁木真同学不断整合蒙古部落,并且收拾了草原上的诸多突厥,和金的清算也就开始了。金这个刚刚汉化不久的蛮族,开始被蒙古人追着屁股打,非常有金当年追着辽的天祚皇帝到处打的架势,这也是一种循环啊。但是铁木真的蒙古野心比金还要大,众所周知…速不台哲别大军,把哥特的骑士们虐成了渣。金这个时候已经和汉人毫无区别了,就包括当时的著名道士,跑到印度河给成吉思汗当人生导师的“丘处机”,就是个金国人啊,而且人家对什么靖康之耻毫无感觉。所以可以说完颜部的女真人,这个时候已经成了汉人的一部分,随着蒙古的入侵,整个东北老家失手,最后是一直在河南山东一带龟缩的。

总之,完成汉化的女真金国一切都被摧毁在大蒙古国的铁蹄下。这个时候,残留在东北的女真人,被蒙古以自己的“万户”制度统治,也就是使这个时候蒙古人开始和女真人融合,这些女真人继续回到了他们祖先的生活状态,当然,还融合了一些蒙古人的生活状态,也好不到哪里去。而中原的金朝遗民,不论女真还是汉人,都是被蒙古称为四个阶级里的“汉人”的。

随着明朝灭亡了蒙元,元贵族逃亡自己老家,建立“北元”,后来分裂又演变为“瓦剌”和“鞑靼”,东北的女真人被明朝的“奴儿干都司”控制,但是控制了和没控制一样,因为明连自己的问题都处理不过来,和瓦剌的战争也非常不顺,甚至发生了“土木堡之变”。当时的女真,有一群最野蛮的在乌苏里江黑龙江一带的“野人女真”,野人女真还是保持着最原始的靺鞨生存习惯(鄂温克,赫哲族祖先),而海西女真就是那群等金南迁之后,跑到它们老家的“野人女真”(是不是和渤海国时代很像)。由于有金朝的底子,是汉化一点点的,但是和完颜们可真是比不了。而由于这个时候元已经灭亡,海西女真成了上层是蒙古人,下层是女真人的一个情况,北元不断骚扰他们,自己的同胞“野人女真”也骚扰自己。于是阿哈出、猛哥帖木儿这两个万户首领,带着自己的女真部落,从黑龙江依兰一带,南下进入吉林,明政府为了拉拢他们抵抗北元,任命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卫指挥使”,这也就是——“建州女真”,建州女真随着不断迁往距离北京较近的辽东一带,其实也是不断汉化的,但是明也总拿他们当枪用,所以也没法完全汉化,战斗民族特性保留的很明显。在加上随着明朝衰落,猛哥帖木儿的后代努尔哈赤合并海西女真的野人女真,野蛮指数直线上涨,皇太极并和了蒙古漠南部落(内蒙的蒙古部落),而且此女真也不是当年完颜那个女真了,就从名字来看,尤其是建州女真,上层全是蒙古血统,所以这些混血女真人怕有人说“你也配姓赵”,于是皇太极又搬出了自己祖先用的名字,“满洲”(也是靺鞨,勿吉的另一种音译),最终创建大清,再次上演野蛮战胜文明。

东北民族演化变迁 
  关于阿尔泰的文章: